欢迎光临必赢nn699net

开放教育   


关于加快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升职业教育支撑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发展的能力,结合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规划,制定以下指导意见。

一、把握总体要求

(一)重要意义。石油和化学工业(以下简石油和化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产值规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部分生产技术和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大而不强仍是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石油和化工行业迫切需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管理创新驱动,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的发展模式由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跃促进我国由石油化工大国向强国转变。加快发展石油和化工行业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国行业转型升级需求,推进石油化工行业由大变强的战略选择。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经济新常态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办学活力,完善保障措施,加快发展与石油和化工行业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数以百万计的行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基本原则。

——服务社会、同步发展。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人力资源升级为宗旨,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发展同步规划,与石油和化工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石油化工技术步同步升级。

——立足产业、特色发展。根据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增强行业院校办学实力,实现特色发展。

——行业指导、协调发展。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健全行业指导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石油和化工行业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协调发展

——系统培养、全面发展。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将培养职业精神与提高技术技能高度融合,培养创新型、开拓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总体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石油和化工产业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有机衔接的行业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服务石油和化工产业发展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产教融合更加深入实现职业教育类型及层次与石油和化工产业人才需求相匹配,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实训设备配置水平与技术进步要求更加适应职业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层级标准与企业职工培训考核晋级标准相统一,开放型院校构建与学习型企业形成相促进

——教育资源更加集约。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形成,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到2020年,重点培育10个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建立20个全国石油和化工类专业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建立一批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一批石油和化工类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采用国家规划教材、行业优秀教材的比例达到90%以上。

——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大力发展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强化行业职业培训。到2020年,职业院校石油和化工类及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毕业生占行业企业当年新增员工的比例提高到80%,技术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提高到38%,行业每年培训职工300万人次以上

——办学水平明显提高。行业职业院校办学优势凸显,产业人力资源素质显著改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到2020年,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教育型石油和化工企业

二、激发办学活力

)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能。加强行业职业教育专家队伍建设。研究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及技术进步对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影响,定期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产业同步发展,协调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

(六)建立行业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职业院校石油和化工类专业办学质量评估机制。针对行业生产技术及安全运行等特有工种要求,对设置不足5年的石油和化工类重点专业办学点行专业办学资质核查制度,对设置超过5年的石油和化工类重点专业办学点实行专业水平评价制度。加强教材普查及质量评价。定期发布行业院校石油和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

(七)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职业院校和企业间深层合作、协同发展的机制。规模以上企业要有机构或人员负责与院校的合作业务,定期提供人力资源需求信息,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岗位强化实习管理,落实实习责任保险,确保实习教学安全。院校要设立校企合作部门,负责与企业的合作业务,定期提供人力资源供给信息。企业应充分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广泛开展在职职工和社会劳动预备人员技术培训。促进企业与院校开展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促进石化院校与国际行业组织、国外企业开展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探索适应石油化工企业走出去需要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八)鼓励行业企业办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支持和鼓励行业大型企业举办、中小型企业参与举办石油和化工职业院校。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要牵头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企业应优先安排职工到职业院校参加系统培训,接受继续教育。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九)强化技术技能积累创新。支持大型化工园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密切合作,拓展教师和学生参与园区企业产品研发、专利申请、生产运行、技术改造、质量检验、装备安装与维护、标准宣贯、规程制订等技术技能积累和创新的渠道。院校要建立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鼓励教师和学生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加速成果孵化,促进成果转化,引领学生走创新创业成才之路。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可依法依规在企业作价入股。行业在科研立项申请,科技进步奖评审, 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认定,行业专利服务平台利用等方面,对职业院校予以适当倾斜并提供便利。

三、提高培养质量

(十)人力资源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对应构建。扩大行业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优化培养层次结构。选择本科院校与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和大型企业石油和化工类主干专业联合试办4年制高职本科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遴选5个石油化工类主干专业,探索石油和化工教育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于一身的石油和化工教育开放贯通体系,培养适应行业全产业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十一)职业技能提高与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突出技术技能培养,强化教学、实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加强学生文化基础教育,将职业精神的内涵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实现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增强学生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院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对接。深化具有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行教师团队化教学、学生合作式学习、师生互动式交流、校企一体化育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强化创新实习实训形式,在教学中贯彻国家与行业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引入企业先进技术工艺和操作规程,培养符合产业标准的人才。在国家和省级示范(骨干)院校开展合格毕业生直接取得化工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试点。开展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形式,提升水平,培育技术技能拔尖人才。

(十三)行业企业文化与职业院校文化互通互融。探索校企文化互通互融的有效形式,积极推行业企业优秀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教育全过程、院校文化引入企业生产和职工培训,增强石油和化工产业链、产品链、消费链的安全、环保和健康问题意识,将全员自律和共同意识的责任关怀理念转变为职业行动。加强市场环境下法律、法规、监管规则和诚信合规意识教育,贯彻 全球契约等国际公认的企业行为规范。

(十四)实训生产装置与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利用。发挥职业院校的教育优势和企业的技术优势,利用信息化手段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拓宽校企合作发展空间。加强主干专业教学资源库及精品课程建设,推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适应石化特殊工况要求,逐步实施、推广教学现场与生产现场间远程互动教学。校企共同研发计算机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仿真化工单元操作、化工车间生产工艺实训系统,建设实际生产装置与仿真操作结合手动操作与集散控制操作兼顾的实训车间,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实训设施本质安全与环保,提升技能训练效率。

(十五)专职教师实践能力与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整体提升。完善并落实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定期选送中青年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将职业资质纳入教师晋职晋级的考核条件。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到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制度,将兼职任教情况纳入职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大型骨干企业要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及教师工作站,纳入全国职业教育师资企业实践基地并给予支持。院校与行业企业建企业技能师工作室,注重吸纳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行业每2年选拔和认定一批教学名师、技术能手、技能大师和专业带头人,专兼职教师具有参加评选、认定的同等资格。优先推荐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院校参加全国石油和化工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的评选。

(十六)院校教育资源与企业实训资源共建共享。鼓励行业院校、企业、园区和所在区域共建共享共管实习实训基地和培训基地。基地建设要贴近生产实际,适应项目典型化、装置大型化、工艺复杂化、生产自动化、产品集群化的要求,探索实现集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功能于一体。适应产业发展布局开展综合改革试点,重点支持一批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集团认定一批 教育型石油和化工企业。加强教学资源和教材建设,吸纳行业专家、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材编写或审定,将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优秀教材纳入中国石油和化工优秀出版物给予支持。

(十七)继续教育训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石油和化工行业组织作用,遴选一批石化类专业优势明显的职业院校建设企业职工培训基地,面向企业、社会开展技能培训,提升职业院校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学分积累和转换试点工作,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支持石化职业院校利用专业资源,参与石油和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重点保证企业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支出。

四、完善保障措施

(十做好行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需要,做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将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纳入当地职业教育体系。给予石油和化工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与当地公办职业院校同等待遇,在安排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相关项目时,向石油和化工集中度较高地区的相关职业院校适当倾斜。

(十)健全行业就业和用人制度。完善石油和化学工业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职业鉴定规范,体现与职业教育层次相对应。严格执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行业企业录用员工,属于就业准入控制的特有职业(工种),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院校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证书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应优先录用取得相应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